事关中小学招生入学!合肥市教育局发布通知
事关中小学招生入学!合肥市教育局发布通知
事关中小学招生入学!合肥市教育局发布通知新华网合肥5月23日电(李东标)夏日(xiàrì)的皖东(wǎndōng)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位于安徽(ānhuī)省滁州市的苏皖省际毗邻区域内,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光伏企业生产线上,AGV物流小车来回穿梭运送零部件(língbùjiàn);芯片工厂仓库里,排列整齐的芯片产品正在整装待发;科技(kējì)园里,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开发工程师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大数据算法解决方案……这一幕幕场景,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也见证着安徽滁州与江苏南京这对省际“好邻居”双向奔赴成为(chéngwéi)高质量发展的“合伙人”。
近年来,滁州市始终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zuìdà)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以“融圈进群(qún)”为方向(fāngxiàng),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推动招大引强(yǐnqiáng)活力迸发、产业合作如火如荼、民生互惠富有温度,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滁宁城际铁路列车。新华社记者(jìzhě) 刘军喜 摄(shè) 聚焦“双招双引” 创新发展动能更强劲
走进滁州明晟(míngchéng)智能(zhìnéng)科技有限公司,一款“低空经济智能巡警”平台颇为惹眼。
据了解,该平台通过AI大模型和小目标识别算法技术“空对空”自主识别、动态锁定闯入禁飞区的飞行器并进行驱离;在复杂环境中(zhōng)精准找到(zhǎodào)“黑飞”操控者,有效解决低空经济(jīngjì)领域的监管难题。目前,这款“多(duō)模态(mótài)大模型+无人机”解决方案已完成全方位测试,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去年(qùnián)10月,滁州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总部由外地迁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前我们考察了不少地方,滁州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réngōngzhìnéng)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zhèngfǔ)对企业(qǐyè)全方位的服务扶持,以及园区的产业链(chǎnyèliàn)资源优势,是(shì)促使我们选择落地滁州的关键因素。”该公司董事长秦家明介绍,该公司还推出招商赋能平台、工业(gōngyè)互联网智脑运营平台等多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拳头产品,成立安徽首个民办非营利性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为滁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撑。
“来滁州,既有归属感,又能实现(shíxiàn)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fāzhǎn)的双赢。”这是不少来滁州创新(chuàngxīn)创业的客商、人才的共识。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滁州市深入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建立各类实习实践基地400多个,全市已(yǐ)获批各类省级(shěngjí)以上研发平台313家。
俯瞰皖苏(wǎnsū)交界处的(de)滁州市南谯区。(南谯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安徽盛世高科轨道(guǐdào)装备有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家住江苏(jiāngsū)南京市浦口区的许智每天早出晚归、跨省(kuàshěng)通勤。2011年,他所在的这家公司从南京浦口区顶山街道“搬家”到滁州汊河镇。如今,这家公司已从落户时的150名工人、年销售额8000万元发展到拥有280名工人,销售额实现(shíxiàn)翻番。
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滁州“双向(shuāngxiàng)奔赴”,为滁州科技和产业创新插上(chāshàng)了腾飞的翅膀(chìbǎng)。2024年,滁州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yǐncái)城市”称号。新引进高层次(gāocéngcì)人才663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4.1万人。新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数均居全省第2位。连续3年成为全省人口净流入3个城市之一,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xīyǐnlì)百强”。
据统计,2021年到2024年,滁州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xiàngmù)超800个、实际到位(dàowèi)资金居全省第一。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为滁州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合伙(héhuǒ)” 协调发展前景更广阔
位于滁州市来安县东南部的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与南京(nánjīng)江北新区一河之隔(gé),从这里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市区。近年来,来安县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推动(tuīdòng)与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等高对接、无缝对接、协同(xiétóng)对接。
在位于(wèiyú)该功能区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30条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600多台物流机器人来回(láihuí)穿梭,历经硅片的切割(qiēgē)、清洗到电池片的制造等环节后,一块块(yīkuàikuài)光伏电池片从这里接续下线。
“我们在滁州总投资126亿元的年产18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项目,日产700万片(wànpiàn)电池片,集团研发总部也落户滁州生产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建(ōuyángjiàn)波介绍,滁州已形成(xíngchéng)光伏产业所涉及上中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这给了企业在滁州继续加强产线技术改造和扩大(kuòdà)产能的信心(xìnxīn)。
滁州(chúzhōu)捷泰新能源科技(kējì)(kējì)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吕华 摄) 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像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这一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在滁州这片(zhèpiàn)发展热土上成长起来。
在安徽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生产车间,各条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落户滁州市南谯区以来,我们(wǒmen)的产线一直都是满产状态,预计今年产值将达(dá)2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我们有许多客户就是南京浦口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扎根长三角(zhǎngsānjiǎo)具有最为直接的区位(qūwèi)优势。”该公司生产负责人肖建州说。
“总部研发在浦口、生产制造在南谯”。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积极(jījí)推动半导体和电子(diànzi)信息产业(chǎnyè)从“点上开花”迈向“链上成景”。截至2024年底,全区纳入产业库统计(tǒngjì)的18家规上工业(gōngyè)企业,实现产值(营收)48.75亿元、同比增长约84%,成为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芯”高地正在皖苏交界处崛起。
聚焦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更(gèng)丰硕
在滁州,全面覆盖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日益密切的医疗教育服务、越织越密的“零距离(língjùlí)”交通网……长三角一体化(yītǐhuà)正让更多发展成果(chéngguǒ)惠及群众。
长期居住在来安县的南京市民(shìmín)胡守道是(shì)跨省上班族的一员(yīyuán),去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想要办理充电桩安装手续(shǒuxù)。来到国网来安县供电公司建阳(毗邻区)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yíngyètīng),胡守道当场就办好了手续。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两地群众办事,汊河镇和南京永宁街道两地供电部门打通数据通道,分别开设“跨省办电”绿色(lǜsè)窗口,让“跨省办”变成“社区办”。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推进,两地(liǎngdì)居民看病就医更方便。据滁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大力支持医疗机构通过合作(hézuò)(hézuò)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liánméng)等形式,与长三角各大医院合作。截至2024年底,滁州市累计签约合作项目(hézuòxiàngmù)424个,包括设立分院3家、医联体55家、分中心33个、科室(kēshì)合作66个、专家工作室74个、专科联盟101个,实现共建共享市域全覆盖。
宁滁两地医生正在进行业务交流。新华网(xīnhuáwǎng)发(吕华 摄) 在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滁州市还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界发展、交通先行”。滁宁城际铁路(tiělù)安徽段正式运营、宁滁毗邻(pílín)公交班线已达7条、汊(chà)河船闸开展试运营(shìyùnyíng)、明光通用机场建成、宁洛高速改扩建提前通车……随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bùfá)愈来愈快,滁州与南京两座城市正由“好邻居”悄然变成“一家人”。
在教育合作方面,滁州市充分利用沪苏浙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分校、整体托管、协作帮扶等方式提升学前教育、中小学办学(bànxué)水平。重点开展(kāizhǎn)教师培训交流(jiāoliú)合作,2024年以来全市已有502人次(réncì)赴南京学习交流,新增定远县(dìngyuǎnxiàn)、明光市、凤阳县部分中小学与南京市学校签订结对共建协议。
此外,滁州市还不断优化“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fúwù)品牌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为企业提供政策、人才、金融、科创等72项“一站式”服务。深化(shēnhuà)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在全市行政服务窗口已实现148项政务服务事项(shìxiàng)“跨省通办”、172项事项南京(nánjīng)都市(dūshì)圈“跨域通办”。
“我们要勇于创先争优,推动更多工作实现并跑领跑,坚持以一体化引领高质量发展(fāzhǎn),扬(yáng)滁所长、主动融入,搭建一批重大合作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立一批重大合作机制,实现在安徽‘总量(zǒngliàng)第一方阵、人均(rénjūn)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qiánliè)’的历史性转变。”滁州市委书记吴劲表示。
新华网合肥5月23日电(李东标)夏日(xiàrì)的皖东(wǎndōng)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位于安徽(ānhuī)省滁州市的苏皖省际毗邻区域内,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光伏企业生产线上,AGV物流小车来回穿梭运送零部件(língbùjiàn);芯片工厂仓库里,排列整齐的芯片产品正在整装待发;科技(kējì)园里,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开发工程师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大数据算法解决方案……这一幕幕场景,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也见证着安徽滁州与江苏南京这对省际“好邻居”双向奔赴成为(chéngwéi)高质量发展的“合伙人”。
近年来,滁州市始终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zuìdà)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以“融圈进群(qún)”为方向(fāngxiàng),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推动招大引强(yǐnqiáng)活力迸发、产业合作如火如荼、民生互惠富有温度,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滁宁城际铁路列车。新华社记者(jìzhě) 刘军喜 摄(shè) 聚焦“双招双引” 创新发展动能更强劲
走进滁州明晟(míngchéng)智能(zhìnéng)科技有限公司,一款“低空经济智能巡警”平台颇为惹眼。
据了解,该平台通过AI大模型和小目标识别算法技术“空对空”自主识别、动态锁定闯入禁飞区的飞行器并进行驱离;在复杂环境中(zhōng)精准找到(zhǎodào)“黑飞”操控者,有效解决低空经济(jīngjì)领域的监管难题。目前,这款“多(duō)模态(mótài)大模型+无人机”解决方案已完成全方位测试,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去年(qùnián)10月,滁州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总部由外地迁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前我们考察了不少地方,滁州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réngōngzhìnéng)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zhèngfǔ)对企业(qǐyè)全方位的服务扶持,以及园区的产业链(chǎnyèliàn)资源优势,是(shì)促使我们选择落地滁州的关键因素。”该公司董事长秦家明介绍,该公司还推出招商赋能平台、工业(gōngyè)互联网智脑运营平台等多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拳头产品,成立安徽首个民办非营利性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为滁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撑。
“来滁州,既有归属感,又能实现(shíxiàn)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fāzhǎn)的双赢。”这是不少来滁州创新(chuàngxīn)创业的客商、人才的共识。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滁州市深入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建立各类实习实践基地400多个,全市已(yǐ)获批各类省级(shěngjí)以上研发平台313家。
俯瞰皖苏(wǎnsū)交界处的(de)滁州市南谯区。(南谯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安徽盛世高科轨道(guǐdào)装备有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家住江苏(jiāngsū)南京市浦口区的许智每天早出晚归、跨省(kuàshěng)通勤。2011年,他所在的这家公司从南京浦口区顶山街道“搬家”到滁州汊河镇。如今,这家公司已从落户时的150名工人、年销售额8000万元发展到拥有280名工人,销售额实现(shíxiàn)翻番。
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滁州“双向(shuāngxiàng)奔赴”,为滁州科技和产业创新插上(chāshàng)了腾飞的翅膀(chìbǎng)。2024年,滁州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yǐncái)城市”称号。新引进高层次(gāocéngcì)人才663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4.1万人。新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数均居全省第2位。连续3年成为全省人口净流入3个城市之一,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xīyǐnlì)百强”。
据统计,2021年到2024年,滁州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xiàngmù)超800个、实际到位(dàowèi)资金居全省第一。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为滁州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合伙(héhuǒ)” 协调发展前景更广阔
位于滁州市来安县东南部的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与南京(nánjīng)江北新区一河之隔(gé),从这里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市区。近年来,来安县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推动(tuīdòng)与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等高对接、无缝对接、协同(xiétóng)对接。
在位于(wèiyú)该功能区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30条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600多台物流机器人来回(láihuí)穿梭,历经硅片的切割(qiēgē)、清洗到电池片的制造等环节后,一块块(yīkuàikuài)光伏电池片从这里接续下线。
“我们在滁州总投资126亿元的年产18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项目,日产700万片(wànpiàn)电池片,集团研发总部也落户滁州生产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建(ōuyángjiàn)波介绍,滁州已形成(xíngchéng)光伏产业所涉及上中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这给了企业在滁州继续加强产线技术改造和扩大(kuòdà)产能的信心(xìnxīn)。
滁州(chúzhōu)捷泰新能源科技(kējì)(kējì)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吕华 摄) 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像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这一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在滁州这片(zhèpiàn)发展热土上成长起来。
在安徽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生产车间,各条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落户滁州市南谯区以来,我们(wǒmen)的产线一直都是满产状态,预计今年产值将达(dá)2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我们有许多客户就是南京浦口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扎根长三角(zhǎngsānjiǎo)具有最为直接的区位(qūwèi)优势。”该公司生产负责人肖建州说。
“总部研发在浦口、生产制造在南谯”。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积极(jījí)推动半导体和电子(diànzi)信息产业(chǎnyè)从“点上开花”迈向“链上成景”。截至2024年底,全区纳入产业库统计(tǒngjì)的18家规上工业(gōngyè)企业,实现产值(营收)48.75亿元、同比增长约84%,成为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芯”高地正在皖苏交界处崛起。
聚焦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更(gèng)丰硕
在滁州,全面覆盖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日益密切的医疗教育服务、越织越密的“零距离(língjùlí)”交通网……长三角一体化(yītǐhuà)正让更多发展成果(chéngguǒ)惠及群众。
长期居住在来安县的南京市民(shìmín)胡守道是(shì)跨省上班族的一员(yīyuán),去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想要办理充电桩安装手续(shǒuxù)。来到国网来安县供电公司建阳(毗邻区)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yíngyètīng),胡守道当场就办好了手续。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两地群众办事,汊河镇和南京永宁街道两地供电部门打通数据通道,分别开设“跨省办电”绿色(lǜsè)窗口,让“跨省办”变成“社区办”。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推进,两地(liǎngdì)居民看病就医更方便。据滁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大力支持医疗机构通过合作(hézuò)(hézuò)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liánméng)等形式,与长三角各大医院合作。截至2024年底,滁州市累计签约合作项目(hézuòxiàngmù)424个,包括设立分院3家、医联体55家、分中心33个、科室(kēshì)合作66个、专家工作室74个、专科联盟101个,实现共建共享市域全覆盖。
宁滁两地医生正在进行业务交流。新华网(xīnhuáwǎng)发(吕华 摄) 在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滁州市还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界发展、交通先行”。滁宁城际铁路(tiělù)安徽段正式运营、宁滁毗邻(pílín)公交班线已达7条、汊(chà)河船闸开展试运营(shìyùnyíng)、明光通用机场建成、宁洛高速改扩建提前通车……随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bùfá)愈来愈快,滁州与南京两座城市正由“好邻居”悄然变成“一家人”。
在教育合作方面,滁州市充分利用沪苏浙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分校、整体托管、协作帮扶等方式提升学前教育、中小学办学(bànxué)水平。重点开展(kāizhǎn)教师培训交流(jiāoliú)合作,2024年以来全市已有502人次(réncì)赴南京学习交流,新增定远县(dìngyuǎnxiàn)、明光市、凤阳县部分中小学与南京市学校签订结对共建协议。
此外,滁州市还不断优化“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fúwù)品牌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为企业提供政策、人才、金融、科创等72项“一站式”服务。深化(shēnhuà)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在全市行政服务窗口已实现148项政务服务事项(shìxiàng)“跨省通办”、172项事项南京(nánjīng)都市(dūshì)圈“跨域通办”。
“我们要勇于创先争优,推动更多工作实现并跑领跑,坚持以一体化引领高质量发展(fāzhǎn),扬(yáng)滁所长、主动融入,搭建一批重大合作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立一批重大合作机制,实现在安徽‘总量(zǒngliàng)第一方阵、人均(rénjūn)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qiánliè)’的历史性转变。”滁州市委书记吴劲表示。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