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写好北回归线上的药监答卷
普洱:写好北回归线上的药监答卷
普洱:写好北回归线上的药监答卷
4月17日,普洱市市场监管(shìchǎngjiānguǎn)局、孟连县市场监管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的3名监管人员(rényuán)在国门医院开展三级联动检查。施颖 摄
这里是“一市(shì)连三国”的开放门户,也是多种药材的主要产区;这里既承载(chéngzài)着传统农耕的智慧,也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春潮——云南省普洱市,一座被北回归线贯穿的边境小城,正以“药香”为墨,在山水间绘就一幅药品(yàopǐn)安全(ānquán)治理的立体答卷。
药圃山林中的“护航使者(shǐzhě)”
“普洱市中药材产业(chǎnyè)历史悠久、资源(zīyuán)丰富,202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9.84万亩,总产量约11.41万吨,综合产值近120亿元。”普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jièshào)。
受地形、海拔等因素影响,普洱市垂直分布着北(běi)热带(rèdài)至温带五个气候带。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了云石斛、滇黄精、重楼等30余种道(dào)地中药材,也为当地建成极具规模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提供(tígōng)了条件。
但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de)背后,显然并非(bìngfēi)“靠天吃饭”那么简单。
在普洱(pǔěr)市澜沧县东回镇的一座高山上,近千亩白及依山势铺展,绿油油的植株随(suí)坡地起伏延绵。这是普洱良品(liángpǐn)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益康)的白及GAP种植基地。
走进基地的(de)白及(báijí)原种圃,工人们正通过收放遮阴网来调节土壤湿度、光照强度(guāngzhàoqiángdù)和空气温度。正是这种精细化管护,使基地的白及亩产量提升15%~20%,药材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良品益康董事长王礼中告诉记者(jìzhě),该(gāi)基地采用轮作种植,每年处暑至小雪期间可实施人工采收,“10多年前,我们还在为(wèi)种苗的存活率发愁,如今连采收时间都能精准预测”。
“在(zài)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药监部门(bùmén)的很多指导和帮助(bāngzhù)。”王礼中说。在基地筹建阶段,普洱市药监部门便派专家进行指导,帮助选出适宜白及生长的“黄金地带”;在公司选育新品种“良宝大白及1号”后,云南省药监局积极联系(liánx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duì)该公司新品种进行原植物形态、DNA条形码分子鉴别;在公司编制(biānzhì)和修订内部白及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jìshùguīchéng)、操作规程时,普洱市药监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出了专业意见。
2024年3月,该基地先后通过云南省药监局中药材(zhōngyàocái)GAP延伸检查和云南省农业(nóngyè)农村厅(tīng)中药材白及种植基地符合性评价,并吸引了多家药企主动与其合作。
良品益康的成功并非个例。在普洱市药监部门对中药材实施“科学种植(zhòngzhí)+严格监管”的双轮驱动下(xià),越来越多的企业探索中药材产业(chǎnyè)的现代化路径。
在澜沧县淞茂谷中药材(zhōngyàocái)种植基地,林木(línmù)葱郁,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石斛、龙血树、滇黄精等中药材在林中(línzhōng)斑驳的光影间悄然生长。
普洱(pǔěr)淞茂谷(màogǔ)林下中药材(zhōngyàocái)(zhōngyàocái)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淞茂谷林下)总经理高建波指着一株小花龙血树向记者介绍(jièshào):“我们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进行中药材种植,仅靠落叶腐殖质改善土壤肥力(tǔrǎngféilì),避免使用农药,以确保中药材的天然品质。药监部门不仅会定期对我们的中药材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也会在中药饮片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指导。”
目前,淞茂谷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miànjī)达到3320亩,年产量达200吨,年产值约为2亿元(yìyuán)。
烟火市集里的“安全卫士(ānquánwèishì)”
街天,是云南方言对赶集日的另一种称呼。日前,记者跟随普洱市宁洱县(xiàn)市场监管局药械化监督管理(jiāndūguǎnlǐ)股相关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来到勐先镇的街天,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烟火味。
“快来看看,都是新采的中药材嘞!”一位老伯站在摆满中药材的摊位前。他的吆喝声(yāohēshēng)吸引了大家的注意(zhùyì)。
“大爹,您好!我们是宁洱县市场监管(jiānguǎn)局的监管人员,这些中药材都是什么(shénme)呀?”相关工作人员问道。
“这是重楼,这是当归,这是红花……”老伯很是热情。刘燕等人(rén)蹲在摊前,一边听老伯介绍,一边仔细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和(hé)质地(zhìdì)。
记者(jìzhě)了解到,勐先镇周边多山,乡民们便靠山吃山,经常到附近山上采摘中药材。当地(dāngdì)有煮食草乌(cǎowū)、附片等乌头类中药材“进补”的习俗。但乌头类中药材有毒,若加工不当或食用过量,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每个(měigè)街天,我们都会进行巡查,重点查看是否有商贩(shāngfàn)售卖毒性中药材和(hé)非法加工的中药饮片。”宁洱县市场监管局药械化监督管理股相关工作人员说。
据悉,2024年普洱市(shì)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经营中草药的诊所(摊点)和(hé)城乡集贸市场非法销售使用(shǐyòng)药品(yàopǐn)专项整治。仅2024年3月—10月,该局共检查经营中草药的诊所(摊点)324个、集贸市场78个,移送卫健部门非法行医案件(jiàn)线索2件,移送公安部门非法制售药品案件4件。
在严监管的(de)同时,相关的宣传教育也在纵深推进。在普洱市市场(shìchǎng)监管局的组织下,2024年各乡镇药监部门在市集、零售药店等多处张贴(zhāngtiē)“集贸市场(jímàoshìchǎng)禁止销售28种毒性中药材及国家重点保护的42种野生动植物”告知书(shū),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食用生草乌、生附片等毒性中药材危害的文章。
边境口岸(kǒuàn)上的“守护者”
日前,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mèngliándǎizúlāhùzúwǎzúzìzhìxiàn)国门(guómén)医院(以下简称国门医院),普洱市市场监管局(jiānguǎnjú)、孟连县市场监管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等监管人员,认真翻看着药房的(de)药品采购票据和验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等。经过细致的检查,监管人员确认该院药品采购渠道规范、储存管理严格、台账记录完整,符合药品经营(jīngyíng)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
普洱市与缅甸、老挝、越南(yuènán)接壤,国门医院距离中缅出入境通道——孟连口岸勐啊通道的距离仅(jǐn)2公里。“国门医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shǐ)其成为药品监管的重点之一(zhīyī)。”勐马镇市场监管所所长李仲霜说。
这场药品监管行动是普洱(pǔěr)市三级联动、严查(yánchá)跨境药品走私和非法流通的缩影。自2019年起,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监管在孟连县成为常态,市级药监部门负责业务培训和统筹指导,与县、乡(镇)药监部门联合开展检查(jiǎnch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不仅覆盖(fùgài)医疗机构,还延伸至零售药店、边民互市点(diǎn)。
孟连县市(shì)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rén)告诉记者,孟连县辖区内共有医疗机构(yīliáojīgòu)、个体(gètǐ)诊所(zhěnsuǒ)、乡镇卫生院等(děng)70余家,零售药店60余家,但是县、乡两级药品监管人员不足15人,监管能力相对薄弱。“自从实施(shíshī)三级联动机制,每年普洱市市场监管局都会组织市、县、乡监管人员到孟连县的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等进行全覆盖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在此过程中,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有所提高。”该负责人表示。
夕阳西下,澜沧江的(de)波涛奔流向前。从标准化种植的田间地头,到烟火氤氲的乡间街市,再到守护边境地区用药安全(ānquán),普洱市药监人的每一个脚印(yígèjiǎoyìn)都镌刻着守护公众健康的使命与担当。
云南(yúnnán)网通讯员李易真


4月17日,普洱市市场监管(shìchǎngjiānguǎn)局、孟连县市场监管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的3名监管人员(rényuán)在国门医院开展三级联动检查。施颖 摄
这里是“一市(shì)连三国”的开放门户,也是多种药材的主要产区;这里既承载(chéngzài)着传统农耕的智慧,也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春潮——云南省普洱市,一座被北回归线贯穿的边境小城,正以“药香”为墨,在山水间绘就一幅药品(yàopǐn)安全(ānquán)治理的立体答卷。
药圃山林中的“护航使者(shǐzhě)”
“普洱市中药材产业(chǎnyè)历史悠久、资源(zīyuán)丰富,202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9.84万亩,总产量约11.41万吨,综合产值近120亿元。”普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jièshào)。
受地形、海拔等因素影响,普洱市垂直分布着北(běi)热带(rèdài)至温带五个气候带。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了云石斛、滇黄精、重楼等30余种道(dào)地中药材,也为当地建成极具规模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提供(tígōng)了条件。
但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de)背后,显然并非(bìngfēi)“靠天吃饭”那么简单。
在普洱(pǔěr)市澜沧县东回镇的一座高山上,近千亩白及依山势铺展,绿油油的植株随(suí)坡地起伏延绵。这是普洱良品(liángpǐn)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益康)的白及GAP种植基地。
走进基地的(de)白及(báijí)原种圃,工人们正通过收放遮阴网来调节土壤湿度、光照强度(guāngzhàoqiángdù)和空气温度。正是这种精细化管护,使基地的白及亩产量提升15%~20%,药材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良品益康董事长王礼中告诉记者(jìzhě),该(gāi)基地采用轮作种植,每年处暑至小雪期间可实施人工采收,“10多年前,我们还在为(wèi)种苗的存活率发愁,如今连采收时间都能精准预测”。
“在(zài)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药监部门(bùmén)的很多指导和帮助(bāngzhù)。”王礼中说。在基地筹建阶段,普洱市药监部门便派专家进行指导,帮助选出适宜白及生长的“黄金地带”;在公司选育新品种“良宝大白及1号”后,云南省药监局积极联系(liánx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duì)该公司新品种进行原植物形态、DNA条形码分子鉴别;在公司编制(biānzhì)和修订内部白及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jìshùguīchéng)、操作规程时,普洱市药监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出了专业意见。
2024年3月,该基地先后通过云南省药监局中药材(zhōngyàocái)GAP延伸检查和云南省农业(nóngyè)农村厅(tīng)中药材白及种植基地符合性评价,并吸引了多家药企主动与其合作。
良品益康的成功并非个例。在普洱市药监部门对中药材实施“科学种植(zhòngzhí)+严格监管”的双轮驱动下(xià),越来越多的企业探索中药材产业(chǎnyè)的现代化路径。
在澜沧县淞茂谷中药材(zhōngyàocái)种植基地,林木(línmù)葱郁,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石斛、龙血树、滇黄精等中药材在林中(línzhōng)斑驳的光影间悄然生长。
普洱(pǔěr)淞茂谷(màogǔ)林下中药材(zhōngyàocái)(zhōngyàocái)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淞茂谷林下)总经理高建波指着一株小花龙血树向记者介绍(jièshào):“我们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进行中药材种植,仅靠落叶腐殖质改善土壤肥力(tǔrǎngféilì),避免使用农药,以确保中药材的天然品质。药监部门不仅会定期对我们的中药材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也会在中药饮片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指导。”
目前,淞茂谷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miànjī)达到3320亩,年产量达200吨,年产值约为2亿元(yìyuán)。
烟火市集里的“安全卫士(ānquánwèishì)”
街天,是云南方言对赶集日的另一种称呼。日前,记者跟随普洱市宁洱县(xiàn)市场监管局药械化监督管理(jiāndūguǎnlǐ)股相关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来到勐先镇的街天,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烟火味。
“快来看看,都是新采的中药材嘞!”一位老伯站在摆满中药材的摊位前。他的吆喝声(yāohēshēng)吸引了大家的注意(zhùyì)。
“大爹,您好!我们是宁洱县市场监管(jiānguǎn)局的监管人员,这些中药材都是什么(shénme)呀?”相关工作人员问道。
“这是重楼,这是当归,这是红花……”老伯很是热情。刘燕等人(rén)蹲在摊前,一边听老伯介绍,一边仔细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和(hé)质地(zhìdì)。
记者(jìzhě)了解到,勐先镇周边多山,乡民们便靠山吃山,经常到附近山上采摘中药材。当地(dāngdì)有煮食草乌(cǎowū)、附片等乌头类中药材“进补”的习俗。但乌头类中药材有毒,若加工不当或食用过量,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每个(měigè)街天,我们都会进行巡查,重点查看是否有商贩(shāngfàn)售卖毒性中药材和(hé)非法加工的中药饮片。”宁洱县市场监管局药械化监督管理股相关工作人员说。
据悉,2024年普洱市(shì)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经营中草药的诊所(摊点)和(hé)城乡集贸市场非法销售使用(shǐyòng)药品(yàopǐn)专项整治。仅2024年3月—10月,该局共检查经营中草药的诊所(摊点)324个、集贸市场78个,移送卫健部门非法行医案件(jiàn)线索2件,移送公安部门非法制售药品案件4件。
在严监管的(de)同时,相关的宣传教育也在纵深推进。在普洱市市场(shìchǎng)监管局的组织下,2024年各乡镇药监部门在市集、零售药店等多处张贴(zhāngtiē)“集贸市场(jímàoshìchǎng)禁止销售28种毒性中药材及国家重点保护的42种野生动植物”告知书(shū),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食用生草乌、生附片等毒性中药材危害的文章。
边境口岸(kǒuàn)上的“守护者”
日前,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mèngliándǎizúlāhùzúwǎzúzìzhìxiàn)国门(guómén)医院(以下简称国门医院),普洱市市场监管局(jiānguǎnjú)、孟连县市场监管局、勐马镇市场监管所等监管人员,认真翻看着药房的(de)药品采购票据和验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等。经过细致的检查,监管人员确认该院药品采购渠道规范、储存管理严格、台账记录完整,符合药品经营(jīngyíng)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
普洱市与缅甸、老挝、越南(yuènán)接壤,国门医院距离中缅出入境通道——孟连口岸勐啊通道的距离仅(jǐn)2公里。“国门医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shǐ)其成为药品监管的重点之一(zhīyī)。”勐马镇市场监管所所长李仲霜说。
这场药品监管行动是普洱(pǔěr)市三级联动、严查(yánchá)跨境药品走私和非法流通的缩影。自2019年起,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监管在孟连县成为常态,市级药监部门负责业务培训和统筹指导,与县、乡(镇)药监部门联合开展检查(jiǎnch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不仅覆盖(fùgài)医疗机构,还延伸至零售药店、边民互市点(diǎn)。
孟连县市(shì)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rén)告诉记者,孟连县辖区内共有医疗机构(yīliáojīgòu)、个体(gètǐ)诊所(zhěnsuǒ)、乡镇卫生院等(děng)70余家,零售药店60余家,但是县、乡两级药品监管人员不足15人,监管能力相对薄弱。“自从实施(shíshī)三级联动机制,每年普洱市市场监管局都会组织市、县、乡监管人员到孟连县的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等进行全覆盖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在此过程中,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有所提高。”该负责人表示。
夕阳西下,澜沧江的(de)波涛奔流向前。从标准化种植的田间地头,到烟火氤氲的乡间街市,再到守护边境地区用药安全(ānquán),普洱市药监人的每一个脚印(yígèjiǎoyìn)都镌刻着守护公众健康的使命与担当。
云南(yúnnán)网通讯员李易真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